本文轉載自瑪格麗特‧羅絲蘇格蘭舞團

說到蘇格蘭,大家一定會想到他們的蘇格蘭裙以及風笛,而瑪格麗特‧羅絲舞團是不是會帶來這些寶貝,它們身後是否會有更多令人想像不到的傳聞呢?

知道今天蘇格蘭要來,早就在大廳準備一窺瑪格麗特‧羅絲舞團的真面目。一看,哇!!幾乎都是相當年輕的少女呢,男生只有3、4人。看他們全部的人都穿著同樣藍顏色的運動服,就覺得他們一定滿團結且注重榮耀的。

看來在蘇格蘭的太陽不大,因為這群小女生在有一天練完舞之後,馬上跑到童玩宿舍外的操場,穿著比基尼曬起日光浴來。他們挺喜歡台灣的太陽。

沒幾天,我們就開始和他們約訪問,之後也約了文化交流,還有不在計劃之中的風笛手之約。

蘇格蘭的故事看來還真不少,每一首舞的背後均有一個歷史故事,不但他們的舞蹈有故事,他們的樂器-風笛有故事,他們的服裝有個故事,甚至他們還有個關於黑色小刀的傳說......

瑪格麗特‧羅絲蘇格蘭舞團成立背景

20年前,團長瑪格麗特‧麥克尼斯創立了本團,至今已有超過100位團員了。他們曾經到過22個國家表演,在三年前就已經計劃來台灣,但因為前年腸病毒所以沒有成行,而去年去了日本,今年終於能如願來到台灣。

在他們的習慣中,每到一個國家,總會安排一首特別的舞曲。這次童玩節,他們每場表演的第一首曲子便是特別為台灣編排的舞曲。

他們喜歡人家叫他們蘇格蘭人,如果說他們是英國人,他們可是會不高興的。

瑪格麗特‧羅絲舞團是以芭蕾為基礎,結合傳統舞蹈來做表演的舞團。由於蘇格蘭傳統舞蹈基本上是區分成Highland Dance(高地舞蹈)和Country Dance(城市舞蹈),穿著的傳統服裝和舞蹈音樂都一樣,但,整個跳起來的感覺和方式卻大相逕庭。須老師非常好奇,這兩種不同的舞蹈型態怎麼好像兩個完全不同的文化,又,瑪格麗特‧羅絲舞團為什麼只跳「高地舞蹈」呢?

瑪格麗特告訴我們:「『高地舞蹈』腳步動作非常的多,又要踢直,又要蹎腳,變化很多,可以很多人一起跳,也可以獨秀。但,『城市舞蹈』則是需要大家一起跳,它的目的主要在『社交』,比較簡單,而且重複次數多,我覺得觀眾看了會睡著。」

每一支舞都有一個歷史故事

他們所表演的舞碼中,有好幾支舞都是有歷史背景及故事的。

1. 劍舞(Sward Dance)

這是源自於西元1054年的舞蹈。

民族英雄麥克‧坎默爾(Malcolm Canmore)1,擊潰了敵人,拔出插在敵人身上的劍,再加上敵人的劍,在地上排成一個十字型,然後跳起勝利之舞。

 這次瑪格麗特舞團是讓一個六歲的小女生Eilion獨秀劍舞,每次出場總是引起觀眾廣大的迴響。另外,他們表演的「四人劍舞」則是由單人劍舞演變而來。

 2. 蘇格蘭裙舞的故事

自古,英格蘭與蘇格蘭便互相征戰不已。曾有一段時間,英格蘭禁止蘇格蘭人著蘇格蘭裙,後來,英格蘭在一場戰爭中失利,蘇格蘭人又重新穿回令他們驕傲的蘇格蘭裙。這次,他們便有一支舞在描述這樣的一個歷史故事。

 我納悶的是,「為什麼蘇格蘭人這麼執著穿蘇格蘭裙呢?」須老師解答了我的疑惑,他說:「這是由於傳統及家族傳承。蘇格蘭每一個家族,都有屬於他們傳統的格子布花樣。因此,不同的配色及格子圖案,就是代表不同的家族,這好比姓氏一般,與生俱來。再加上自古以來,人類衣著的演進,是由裙裝慢慢改良成褲裝的,所以蘇格蘭人覺得穿裙子是他們的固有傳統,是他們的驕傲。」

3. 高地舞蹈

「高地舞蹈的構想是來自高原上的麋鹿。起源約在十六世紀時,早期居住在高原上的居民觀察高原上公、母麋鹿追逐情形,而發展出來的舞蹈。」瑪格麗特說:「高地舞蹈的特色在於手勢及腳步繁複的動作,手部的動作是拇指捏在中指的第二個指節,其他三指自然伸直,一般均有雙手或單手高舉的動作,手勢代表著『麋鹿的角』。」

高地舞蹈跳起來是非常吃力而且費勁的,這讓須老師十分存疑,何以所有的舞者卻都是「女生」呢?瑪格麗特倒是給了讓我們吃驚的答案。

19世紀前,高地舞蹈只有男生在跳,因為跳高地舞蹈小腿很費力,慢慢的,女生也加入跳高地舞蹈的行列,所以20世紀男女舞者均有。不過,在現代發生了怪現象,在蘇格蘭當地男生跳高地舞蹈會被別人誤認有同性戀的傾向(因為跳舞時都是穿著蘇格蘭裙的),這使得許多男生因而卻步。」

「現在蘇格蘭高地舞蹈的男女舞者比例約1:200。不過最近連續四年的高地舞蹈的冠軍還是男的,畢竟小腿費力的高地舞蹈,男生還是比較占優勢。」

4. 浮羅拉‧麥當勞

這支表演舞則是一個有關蘇格蘭女英雄「浮羅拉‧麥當勞」的故事。

團長說:「五百年前,蘇格蘭和英格蘭交戰時期,蘇格蘭王子被英格蘭俘虜,一個名叫浮羅拉‧麥當勞的女子,冒險救出王子,為王子穿上一套女裝,使王子男扮女裝,用障眼法逃過英國人的追殺,後來這套救命女裝,便成了『英雄之服』。這套服裝是一套白色的連身裙,加上格子布的披肩,現在已經成為蘇格蘭傳統舞蹈中女性的標準服飾。」

 老實說看完整場他們的表演,若是沒有先了解這一些典故,可能會覺得他們跳的舞除了衣服跟道具不同,根本分不出來有那兒不同。

音傳千里的蘇格蘭風笛

關於風笛的介紹,在須老師那兒有一本書2,由於它是原文的,所以我無法從中得知詳細資訊,只能看看圖片,過過乾癮。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和他們的一位風笛手Jimmy碰面,他很樂意且很熱情的為我們解答了許多有關於風笛的構造及演進的故事,我也將須老師那一本書給他看。他概略翻了一下,說他最了解的還是蘇格蘭風笛,然而關於蘇格蘭風笛的由來及構造,我將它放在本文最後,或許可提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想知道一隻蘇格蘭風笛需要多少錢嗎?價格約在650-5000英鎊不等,約合台幣30000-225000元,而它的價格不但和材質成正比,更和歷史成正比。像他們就有一支以象牙和銀做裝飾的風笛,還有一支已有100年練習用笛子(chanter),可是價值10萬元呦。

從看蘇格蘭表演的第一場開始,就看到每次樂師在吹奏時,臉蛋兒都是紅通通的,而兩個腮又都鼓鼓的,看起來就是一副很辛苦的樣子,問了他們之後果然如此。樂師需要訓練肺活量,若是剛學或是很年輕的人吹的話一定都會頭暈的,所以吹風笛的樂師幾乎都是男的。不過這次瑪格麗特‧羅絲舞團可是有一個叫Macinnes Elaine的女風笛手,既跳舞,也當樂師。7月31日正好是她的生日,這群蘇格蘭的小小女舞者及男樂師們就在餐廳幫她慶生。

 千萬不可以把蘇格蘭人視為天籟之音的風笛聲認為是噪音,他們可是會難過的。蘇格蘭人聽風笛的音樂可是從小聽到大,不只是傳統音樂,流行音樂也有很多是用風笛吹的,還有人組成風笛樂團呢。

從以上的敘述,相信大家應該了解為什麼蘇格蘭人這麼重視他們的樂器--風笛了。

雄糾糾、氣昂昂的格子軍團

每一個人一出生下來就有著自己傳統家族的格子花樣,實在是挺有意思的,男生女生都是一樣,不同的顏色,不同的花樣,都代表者不同的家族,而每個人都以自己的家族樣式為榮。

每當一有人問樂師:「你們裙子下面到底有沒有穿?」,他們總是以一個非常神秘的表情跟語氣跟你說:「That's a secret.」而且還說:「Only girl can know」他告訴我們,如果女生想知道就要自己伸手去摸,但是男生不可以。原來,他們非常的敬業,只要一穿上格子裙,裡面是不著任何褲裝的,所以在他們的腰上,你會發現一個黑色圓形的腰包,有好幾個小格子,也有一些重量,通常只有男生才會帶。它的功用是在於壓住裙子不讓它飛起來。

通常在男生的服飾中,還有一把黑色的小刀。這是男生才會配戴的物事,一方面可以防身,也作為在外需要用刀時的不時之需。這把小刀的外頭會鑲上寶石,所以價值非凡。Jimmy特別告訴我們:「刀一出劍鞘,就要見血,否則會不吉利,所以問我們哪個人要給他畫一刀?」我們嚇得要死,後來才發現他是跟我們開玩笑的。然而,他們的格子裙既無口袋,而在腰前的包包也無適合的口袋可以裝這黑色小刀,那麼該把它擺在那兒呢?原來呀,高及小腿肚的白襪就是黑色小刀的神秘藏身之處。

 和瑪格麗特學蘇格蘭舞

跳蘇格蘭舞,小腿是可以訓練出肌肉來的。

當我們跟瑪格麗特說我們想學蘇格蘭舞時,她看起來是一富又驚又喜的模樣,驚的是,為何我們會有興趣想要學他們的舞,喜的是我們對他們的文化有興趣。

看來瑪格麗特非常重視此次的文化交流,我們和他們約下午一點,時間一到,除了樂師以外,已經整團帶到樓下等我們了。他們不用現場樂器的原因不用說大家都很明白,風笛的聲音一吹奏出來,可是整個童玩宿舍都會籠罩在其響亮的音樂聲中,所以瑪格麗特就帶了CD來做配樂。

一開始的時候,瑪格麗特教了我們一些簡單的舞步,這些舞步他說是要經過芭蕾的訓練,我們拍子及動作是抓到了,可是跳的就是有那麼一點吃力。然而他們的舞者跳起來就是非常的有力,而且相當的俐落。在第一階段時,我們常會練到一些一隻腳蹎跳,一隻腳放在蹎跳那隻腳旁的動作,腳力和平衡感是非常重要的。

之後,瑪格麗特拿出他們的獨門秘寶,寶劍,要來教我們跳劍舞,我們好興奮,因為劍舞要跳四個方向,所以只要會了一邊就等於會了四邊。還請可愛的Eilion為我們做示範,親眼看Eilion跳舞的感覺真好,雖然不是在台上表演,但他跳的一樣賣力。

 最後一首是四人高地舞,這首舞先是四個人站一個方形,互相敬禮後,先由對角的兩個人對跳,其他兩人退往後變成四人一直線,之後裡面的兩人再和外面的兩人對跳,再換成另一對在裡頭對跳,裡頭的人對跳完再和外頭的人對跳。基本上,四個人跳完整支舞,每一個舞伴都會輪到對跳,而且每次對跳的動作都不一樣。

 交流完畢後,與瑪格麗特交談,才知道原來麋鹿角是捏在中指第二指節處,跳的時候,另一隻腳是應該要提高到小腿的高度並緊貼在小腿旁的。這對於我們掌握蘇格蘭舞蹈風格,真的非常重要。這時,瑪格麗特突然很嚴肅地問了我們一個問題:「為什麼你們會想學習我們的舞蹈?」我想瑪格麗特可以感受到我們對蘇格蘭舞蹈確實相當的有興趣,他竟然邀請我們在最後一天的表演中,與他們一起上台共舞。

 附錄--蘇格蘭風笛的演進與構造

 在很久很久以前,風笛就已經產生了,起源地區是在埃及跟土耳其,然後慢慢的傳入歐洲,再由歐洲人慢慢改良成現在他們使用的風笛。這一種特殊的樂器在許多的國家都有,像是今年童玩節的馬其頓、保加利亞,還有去年的義大利、都有帶風笛來,而印地安,匈牙利、法國、斯洛伐克也都有風笛。

剛開始的時候,風笛裡的吹簧本來只有一個玻璃片,後來逐漸變成一個雙簧吹嘴,而現在才慢慢的改良成竹片。

蘇格蘭風笛的構造分為基調管、笛子、吹氣管和氣囊四個部分。

一、基調管

蘇格蘭風笛總共有五根管兒,在上面的三隻是基調管,是所有風笛中基調管最多的,是蘇格蘭人自行改良發展的,不同於一般常見的只有一根基調管的風笛。蘇格蘭風笛的三支基調管中,有兩支短的、一支長的。長的那一支音比較低,短的那兩支音階相同,也比較高。令人好奇的是,兩個不同的音階如何能有完美的協調呢? Jimmy比喻說:「若長的是低音Do,那短的就是高音Do了。也就是說兩管是差八度音的。」蘇格蘭音樂你只要聽過你就會發現開始的音都是一樣的,原來剛開始吹的時候還未做變化,只有發出基調管的聲音,而他們一般的調性是B調。

 最初,基調管內的發生構造是用竹子做的,而現在為了方便改成用塑膠做的,在用竹子做的時候呢,有時因為竹片會容易分開,所以會用綿線綁一下,使竹子能繼續發出好聽的聲音。有時候他們吹完氣會轉轉基調管,有時又會彈彈基調管,原來都是在做調音的工作,基調管總共有四個可以轉來調音的部位,而若有雜音時彈彈基調管可以讓聲音比較清晰。

 二、笛子(chanter)

風笛在各地的笛型有時會不一樣。像馬其頓的笛子末端就是彎的,而蘇格蘭笛子則是直的。笛子通常置於下方,和一般笛子一樣,以吹奏旋律,發聲的部分就是其中的簧片。如果把簧片往下面壓,聲音會變得比較尖,如果把簧片往上拉,聲音則會變得比較平順。此外,如果簧片太硬的話會很難吹,Jimmy說:「我們會將簧片沾水弄濕再壓軟,就會比較好吹。有時候一表演可能是一兩個小時,這個動作更是非做不可。」為了調音,通常蘇格蘭樂師還會用膠帶封住其中一個小孔一點點來達成。

三、吹氣管與氣囊

可別看吹氣管不起眼,若沒有了它,氣無從進入,可就無法吹出美妙的音樂了。至於蘇格蘭風笛的氣囊,最常見的是用登山背包防水布做的,外面再加上一層絨布做裝飾,若好好保養,差不多五年換一次即可。這時大家心中一定會出現一個謎團,五年換一次,到那個時候會不會整個袋子都已經裝滿口水了?

 從這個問題,又讓我們發現到風笛的吹氣管中一個貼心的特殊構造。在吹氣管中實際上有一個單向閥,單向閥讓氣可以進去,口水卻進不去,而會流向旁邊,等到積滿了後,自己會流出來,這時候再清理一下即可,單向閥的另一個功用則是氣吹進去後,不會再由吹口跑出來,很神奇吧!

其實傳統的風笛的風袋應該是由羊皮製成的,但是由於羊皮太容易耗損,所以現在都改用塑膠製的人工風袋。不過,如果風笛的氣囊是用羊皮做的,口水會透過羊皮囊蒸發,便不需要擋住口水的裝置。此外,羊皮囊是縫製而成的,久了難免會出現縫隙,聰明的蘇格蘭人就想到用到「楓糖漿」,把它倒入羊皮囊中,楓糖漿乾了之後就會填滿空隙,不漏風了。

 本文除了感謝瑪格麗特外,最想感謝的是兩位翻譯,劉明鳳及侯孟佳,有他們兩位的配合使我們所有的工作非常順利且圓滿的達成。

 1 這位英雄,就是電影「英雄本色」的主人翁。

Po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年初二那天與雙親南下回娘家,接受了二舅盛情的招待
一年沒見他們的我親戚們見我無不問起我何時結婚

Po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已經送走了2006年
這一年的變化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有點像偶像劇的腳本)

Po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某日,剛打完下班的鐘,
心想好像許久未收HINET的MAIL,好唄!!!那就來收個MAIL,

Po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上次的淺水灣之行後,其實暗地裡我在規劃不可告人之事,
那就是DIY像框,其實撿貝殼只是個幌子唷,

Po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現在的我,是幸福的、因為有妳的陪伴
或許是我們兩個人曾經經歷過類似的事吧

Po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晚上去學校接她時無意間聽到這首歌,不錯聽唷!!!

Po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好像口頭禪變多了,常常說順其自然我想或許是因為經歷過那些事吧,
人真的是會在逆境中求生存喔!!以前從來不會相信這種事,到今年初自己

Poe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